文明門[廣東湛江文明門]

文明門[廣東湛江文明門]

徐聞城在西漢元鼎時(公元前111年)置海邊討網村,唐朝貞觀年間建在麻鞋村。到了元朝至元二十八年遷到賓朴村,那就是現在徐城鎮北門頭城內。但是一直沒有城。直到明朝正統三年(1438),有個知縣叫李就的才開始建土城。天順六年(1462),因西寇騷擾,遷去海安,至宏治十四年(1501)知縣平綱才復回賓朴。並建石城。這時城周圍六百餘丈,開四門,東門“寅賓”、南門“太平”、西門“迎恩”、北門“永安”,因風水先生胡言,把北門堵塞。

古時的知縣很玄,一個小小的縣城居然要做許多風水文章。開門,塞門都要請風水先生。到了崇禎年間(1639),有個知縣叫吳國斗,又打報告給上級,要求在孔廟前建子城,增開個門,叫“文明門”。這子城又叫瓮城,真是城中有城。子城不是很大,可能是按照古時城的營造法式,但又節外生枝。為了紀念這一事件,知縣吳國斗為子城掛了這個門匾――“文明門”。可惜這個門建後不久,又塞起來了。直至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,知縣孫挹才復開文明門。但不久,又把它塞起來。

文明門開了又塞,塞了又開,開了又塞,是文明還是不文明,這且不計較。但現徐城鎮西門仍保存著這塊文明門匾,卻是非常寶貴的。此匾石質,70厘米長,寬50厘米,玄武石質,陰刻“文明門”三字,無落款,這就苦煞了今人。這究竟是明代石匾還是清代石匾卻頗費猜詳。但最起碼的是,這個石匾有它的文物價值,是一件難得書法工藝品。如果不妥善保護收藏,若論文明門那就更加談何容易了!

無獨有偶,在西北門出現“文明門”石匾後,在該地又發現一塊“文明坊”石匾。那是清朝乾隆五十四年(公元1759年)知縣湯文芑,教諭鍾仲裕暨地方伸士重建學宮(即孔廟)時,在欞星門前興建了“文明坊”。道光十三年改移學宮東,同治年復立舊處。1848年農曆8月22日,文明坊為颱風所毀,余匾石一塊,巳斷裂。現置於徐一中(孔廟所在地)舊門西側一古井邊。上書“文明坊”三字,但文字侄倒罝,落款為“乾隆五十四年九月,莦山湯元芑書”。

文明門現為免費景觀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